中学英语学科素养的培养
---课型之转变
英语学科核心学科能力为听、说、读、写之能力,作为一门语言,通过学习,学生需可以对之自由使用,即可以听、说、读、写。然而,在面对中高考的压力下,很多老师很容易忽略听、说、读的培养,把关注点都放在了写上面,使我们对英语的学习趋于哑巴英语。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在教学中尝试大英语教学,来慢慢改变这种现象
教学理念
大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一定程度的英美文学鉴赏为主要内容,以遵循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为前提,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英语教学在帮助学生夯实语言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和交际能力,尤其加大对听、说、写等产出技能的训练强度和考核比重,为学生真正具有英语交流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大英语教学注重学生的英语语言实践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方法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和以交际为目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彻底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意识和习惯。同时最大限度地超越课本的束缚和限制,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背诵量,逐渐强化、提升学生对英语的语言感悟能力。
教学目标:
1.大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打下较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2. 在中高考中,学生在英语学科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教学安排:
1.分层教学
根绝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对基础偏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加大基础知识的讲解以及加大课堂练习的比重;而对基础相对好点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增大课堂容量,给学生留有更多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以及保证学生课下有充分的阅读量。
2. 课程安排
①精读:
- 每周4课时
- 周目标:需要掌握的词汇﹑需要理解的语言知识﹑要求背诵的篇目(段落或句子)
- 周测:对照周目标导航,每周测试
②泛读:
- 每周1-2课时(连上)
- 参考资料:轻松英语名作欣赏(或其他适当的能吸引学生的阅读材料)如:《弗兰德斯的狗》、《人面巨石》《歌剧院的幽灵》、《歌剧故事》,带着学生在欣赏 名著中体会人生百态,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 周目标:每周提前布置本周需要阅读的文章(具体到页码)
- 课上在教师引领下,讨论基于本周阅读文章所设置的理解问题
- 周测:记忆阅读文章中出现的生词;
- 重点段落或句子的英译汉
- 相同类型文章的理解问题
③影视听说:
- 每周1-2课时
- 任课教师每学期选取2部在内容和语言上适合学生观赏的电影,如《闪电狗》和《阿甘正传》《天才眼镜狗的故事》,帮助学生在欣赏影片中感悟人生道理,培养英语听说能力
- 每周选取影片中的一个片段反复播放,直至学生能达到复述或背诵该段落台词的程度
-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选取影片中自己感兴趣的片段,以还原影片的方式表演呈现
④美文背诵:
- 每周背诵1篇文章
- 参考背诵篇目: 背文章,记单词(中考)30篇
背文章,记单词(高考)30篇
背单词,记单词(大学四级)30篇
美文背诵:youth 等30篇
心灵鸡汤系列
- 每周利用课下零散时间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⑤周天随笔:
- 要求学生每天晚自习写英文随笔
- 随笔内容由学生自己设定或由老师引导,可以包括对泛读文章的理解或评论等。
教学模式:
大英语的教学模式应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使英语学习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浸泡式的学习方向发展,应体现英语教学的习得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原则,应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确立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1.彻底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实际效果,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
2.利用自习以及周末学生住校的时间,及时将学习进度, 学习成绩,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习上存在的困难等相关信息及时传输给教师,教师将对学生的指导意见及时传输给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互动。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视打好语言基础,注意提高文化素养
大英语教学必须把重点放在打好语言基础上。语言基础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前者指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知识,后者指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的能力。正确的语音语调、扎实的语法、一定的词汇量和熟练的词汇运用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有利于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也必将促进语言知识的加深和巩固。
大英语教学还应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2.坚持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由于学生入学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要坚持分类要求,分层、分课型教学,因材施教。分级应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参照本大纲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3.处理好课上与课下的关系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应力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课下时间(包括晚自习),尽量多留给孩子独立思考,深度思考以及自我反思的时间。
4.妥善处理测试和教学的关系
测试是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的重要保证。科学的测试结果可以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因此,测试应以本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为基本依据。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测试中,要着重考核语言基础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要采用一定比例的主观试题以防止应试教学倾向。
附一 :
如何上好视听课 (尹鸿翠老师)
随着英语教学的深化改革,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重视程度就相应地增加了,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入同时。也注重文化的导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知识。
我们一直提倡英语学科的核心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实际教学中体现出来?英语教学不但要实现学生顺畅的读和写,而且要让学生能轻松听懂英语并自如地进行口语交流。为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增设了视听课程,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
影视作品是一门集音响、语言、画面以及思想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对英语电影的欣赏是中学英语视听教学的有效手段。通过电影,学生不仅能够熟悉英语本族语者的语言、语调、口音、俚语,也能了解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在进行视听说课时,我主要做了一下几方面的工作:
1精心选课:英语电影中的传统经典非常多,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星,一直照耀在世界文化的星空中。时间逾久,光彩逾耀眼。比如《罗马假日》,《魂断蓝桥》,《简爱》,等。数量之多,不胜枚举。针对学情,我会在不同阶段的学生群体中选择播放不同的电影。
2认真剪辑:由于时间的限制,不可能让他们在短短的一堂课中看完整部电影,我会精心选择最为精彩的片段,供学生欣赏。其余的内容会安排学生在业余时间观看。
3配音及模仿: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电影中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情节来设计多样有趣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模仿或者配音。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结合当时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模仿或配音。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得到提高。从而发挥了视听课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